来港之前听说香港以粤语和英语交流为主。大部分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,想着大不了说英语,借着这个机会提高提高英语水平,粤语不学也罢。再不行,咱们直接普通话嘛!谁怕谁是不是!

到公司报道,有个领导找我谈话说到一个观点:要想在香港把工作干好,粤语一定要学好。此时的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,正式开始工作后,我明白他所说的是真的了。
当时就想,妈呀,这不会粤语可怎么办啊!
赶紧学粤语,各种方式学
1)报一个粤语学习班
2)抓住一切机会跟本地同事交流
3)每天听粤语新闻
4)不要怕丑,大胆说

当时粤语不行,确实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,搞不好工作都会丢掉,所以我是铁了心要学好。
报粤语培训班到底有没有用?我的观点是有用!特别对于完全没有粤语基础的,非常有用!理由如下:
1)因为在课堂上,你花了钱,你会更加认真对待,学习的效果会更好。
2)课上可以相互激励。甚至你学得好,还有成就感,能增强自信心。
3)老师会很系统地讲粤语的发音体系等,便于你快速且全面地对粤语产生认知。
4)课程非常系统,让你快速掌握日常常见场合的粤语使用词汇,实际帮助很大。例如老师会教问好、点餐等等。
5)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教一些词语的文化背景,以及为什么会与大陆语言产生差异。这对了解香港特有的文化也有很大帮助。

一年后,基本能听懂同事在工作上的所有交谈;基本不再用普通话交流(除了个别自己完全不会发音的字词除外)。至此,我觉得我的粤语学得不错,感觉粤语也不是很难嘛!直到那次跟大家一起吃火锅……
咋回事,我的粤语白学了吗?
同事的一次聚餐时我极力地想去听懂他们说的什么,但是发现只能听懂20%-30%。我要么尴尬地陪笑,要么低头吃东西,中间有2次话题到我头上了,我只听到他们都在叫我的名字,但是话题是啥我都听不懂,也不知道说什么,只能尴尬地笑。想着赶紧把话题从我头上移走,真是尴尬到了极点。

“咋回事,我的粤语白学了吗?为啥吃个饭,我啥都听不懂了!”我之所以感觉自己粤语学得不错,都能听懂是因为工作环境相对闭合,涉及的领域也不多,大家在工作上还是很注意用词的规范性,发音也尽量清晰。但是在吃饭聚餐这种场合就不同了。大家各自的口音、日用的俚语、玩笑都蹦了出来,有些听不懂是正常的,我还需要进一步地历练。
一步一步,脚踏实地再出发
经历了这次事件,我对粤语更多了一份敬畏。不再认为自己能轻松驾驭、没什么难的,而是继续一步一步,一个词一个词地去学习。脚踏实地,虚心向同事请教。我感觉学粤语就像攀登珠峰一样,我们这些外来人,要带着敬畏的心。你可以登顶,但你绝不能说征服。
转眼来港快2年了,工作中粤语交流已经不成问题。外出培训也可以在全是Local的课堂上从容淡定地自我介绍,回答老师问题。现在的我没有飘,而是买了一个单词本。

相信如果跟我有一样经历的小伙伴,一定能明白学习粤语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趣味感。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学粤语,因为我发现这是深入了解香港文化最直观的方式。你听懂的越多,你对香港的文化就更了解。
说实话,我觉得香港的文化非常迷人有趣。中环的西装革履、咖啡下午茶,荃湾街市的人头攒动、“二十蚊三份”我觉得这种文化的形成非常有意思。我总觉得那些坐在茶餐厅聊天看报纸的银发老爷爷们一定有很多“惊天动地”的故事。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。而在我看来,学好粤语是我进行下一步探寻的必要条件。